超強颱風“威馬遜”已經過境,災區進入了災後重建時間,但紅會卻又陷了進去。紅十字總會向災區調撥棉被和夾克衫的消息傳出後,一石激起千層浪。不少媒體和網民質疑,三伏天里送棉被,紅會領導是不是腦袋進了水,也忒不專業了。
  不過,從最新的情況來看,紅會夏天送棉被可能真的被誤解了,可能真的不是公眾質疑的那樣,是一次不合時宜的、不專業的救災行動,也並非是紅會領導拍腦袋做出的決定。災區雖然白天氣溫在35℃以上,但是晝夜溫差大,夜間溫度在20℃左右。災區房屋倒塌情況嚴重,且災區群眾多集中在農村地區,老人、小孩、孕婦等體弱人群比較多,濕氣重,氣溫低,夜間如果不在室內或者在帳篷內,確實需要棉被。這次紅會發放的棉被是薄棉被,“能鋪能蓋,用途廣泛”,的確是災民急需的物資。據最新的報道,部分災區已經用上了紅會發放的棉被,便證實了這一點。
  三伏天送棉被,的確與多數人的常理判斷不相符合,尤其是扯上了紅會,被質疑就更加正常和可以理解了。所幸的是,面對質疑聲,中國紅十字總會賑濟救護部副部長楊緒生在第一時間進行了回應,部分解答了公眾的疑惑。事件的發展也證實了送棉被的合理性,為紅會的這次危機解了圍。
  也許紅會會感到特別委屈,就像楊緒生所言,“這兩年,因為郭美美事件,社會對紅會關註度更高。民政部給三個省區都發了棉被,網友沒說什麼,但紅會給廣東省發放,質疑就來了。”的確,在郭美美事件的影響下,紅會的公信力受到很大傷害,很長時間內捐款額銳減不說,在很多慈善活動中,紅會即便積極行動,得到的仍然是公眾的不理解。最近郭美美因為賭球被抓,雖然與紅會無關,但紅會還是沒能完全從郭美美事件的陰影中走出來。公眾對紅會的不信任感仍未消除,對紅會本能的警惕心理仍然存在。尤其是在網絡上,質疑紅會成為了一件很“自然”的事情,紅會不做什麼或者做什麼都不討好。
  其實,紅會還真沒有什麼好委屈的,紅會的款物來自社會的募捐和籌集,理應接受包括媒體在內的全社會的監督。況且,媒體在報道此次事件時,其內容大多呈現了不同的聲音,並無太多偏頗之處。公眾的質疑也情有可原,它反映的是在大家的心目中,紅會在重建公信力重塑自身形象上,做得還不夠,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。這次的爭議,不過是一個試金石,它試出了民意,也照出了紅會的尷尬處境以及努力的方向。
  紅會之所以在郭美美事件之後,遭遇如此大的信任危機,而且短期內未能明顯修複,最根本原因就在於其長期的不公開不透明的運行機制。要想取信於民,徹底改變不被公眾信任的狀態,就必須把自身的行為置於陽光之下,置於媒體和公眾更廣泛的監督之下。即便媒體和公眾的質疑最終證明是不准確的,也沒有什麼好委屈的,紅會的健康發展需要一群不那麼可愛的媒體和愛“找茬”的公眾。此次爭議,紅會除了及時積極地回應外,不如做得更徹底一些,把棉被的採購、流向等情況,具體詳細地向公眾公佈,以此為契機,讓公眾看到紅會的誠意和努力。
  楊三喜(北京學生)  (原標題:棉被用上了,紅會也別委屈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j13djcbm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